芜湖中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云计算用起来才是硬道理?

编辑:芜湖中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19/06/05
近来,微软的每一个消息都是“重磅炸弹”。自有品牌平板电脑Surface、发布与Windows 8有相同内核的Windows Phone 8手机操作系统、12亿美元现金收购企业社交网络公司Yammer……而接下来从7月份开始的2013创新战略将会日渐明晰,更多激动人心的产品、 解决方案和服务也将陆续发布。

1∶16.89与合作伙伴共生共荣

李树翀:微软2012财年财报显示其业绩高于全球平均增速。您如何评价微软2012财年的整体表现?

谢恩伟:微软2012财年的整体表现的确非常优秀,在营销和战略拓展方面的优势也非常突出。例如,微软Windows Server在整个市场,特别是虚拟化方面推进很快,这跟微软私有云架构以及新一代Windows Server和系统管理软件的推出有很大的关系。

李树翀:微软近年来一直紧跟中国IT发展。据说,微软在中国每创造1元的收入,微软的合作企业就会创造出合计16.89元的收入。进入云计算时代之后,这一数字会不会有变化?

谢恩伟:的确,在中国,微软每收入1元,合作伙伴可以收入16元多。而且我们非常期待在马上到来的2013新财年,当很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智能手机Windows Phone 8、Windows 8操作系统、更多在线服务、Office365和Windows Azure云运营平台落地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的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迎来更大机遇。

以应用拓展为例,我们的Windows Phone推出了应用商城,2月份我们也开始在Windows 8操作系统上推广应用商城。这对做应用开发或者运营的合作伙伴来说,非常有利。

首先,在有偿下载分成方面,微软与合作伙伴的分成除了传统的三七开外,微软又新增一个规则——当应用下载数量或其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分成比例就会变成二八开,合作伙伴获利更多。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积极推进更多应用,比如我们刚刚发布Windows Phone 8就能基于NFC标准支持移动支付。而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钱包Wallet Hub,并会开放其接口,让第三方应用接入。

支持移动支付非常重要,因为玩家需要在应用商城购买应用、在线游戏用虚拟货币装备或者升级等,支付环节的打通对开发者盈利是很重要的保障。

微软在Windows 8、Windows Phone 8上支持多种第三方的支付方式,来确保应用软件开发者不仅能够通过有偿下载的方式去盈利,而且还能更多地通过广告形式盈利。

李树翀:Windows 8平台的出现可能会给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平台,带来更多机会,创造更大价值。

谢恩伟:是的。实际上,我在微软已经工作了18年。之所以能在一家公司工作这么久,很重要的原因是微软公司的价值观——微软不只做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新技术应用于社会,从而带动整个IT产业的提升。

云计算须以应用为核心

李树翀:微软的战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微软的云战略是什么?微软云战略跟其他厂商有何不同?

谢恩伟:微软正在做战略更新。以前大家都认为微软是一个软件公司,而我们提出来的最新战略是微软要做服务商,通过客户端把服务和内容提供给终端客户,包括消费者或者企业级用户。一方面微软会更侧重通过软件把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内的客户端设备做到极致;另一方面,微软将让更多、更好的在线内容和服务在客户端上淋漓尽致地展示。

谈到微软整个云计算的规划,我们与其他厂商的确有不同之处。

第一,微软对于云计算不是光说不做,而是边说边做,一方面在提理念,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实践。而云实践方面,微软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已经做了十几年,推出很多针对消费者的云服务,比如必应搜索(Bing)、Office365等。支撑这些云服务的是微软建立在自己软件平台上的100多个跨全球数据中心。十几年实践的经验很好地整合了微软的在线产品和服务。

在企业级客户方面,除了理念,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产品和案例,比如成都软件园在微软私有云平台上所做的猪肉质量监控及追溯管理;与西门子合作建动态数据中心,高效整合西门子分布在各处的软硬件资源,保障其Intranet业务平台稳定运营等。在今年5月举办的私有云产品发布会上,我们刚刚发布了两款非常重要的产品,一个是系统管理软件System Center 2012,另外一个是SQL Server数据库2012。

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微软的优势之一就是有自己的实践,这些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

第二,微软强调云计算要以应用为核心。业界有很多声音说,云计算就是虚拟化,让人觉得建立了大的数据中心就能提供云服务。其实不然,微软从一开始就一直在强调应用的重要性。

无论是基于微软私有云的成都猪肉溯源还是基于微软公有云的香港TVB港姐选美,我们所讲的都是云的应用。

再比如,以虚拟化技术为例来说,不同厂商的虚拟化技术本质是相同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微软的虚拟化不只是跨物理和虚拟机的管理,不只是跨操作系统的管理,更是跨应用的管理。对CIO而言,很大部分的IT投资是用在应用的管理、升级、打补丁上面。而微软这方面的管理能力非常突出,是以应用为核心的。

第三,微软非常强调,云不云?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归根到底都由客户需求决定。

我们做过简单的调研,结果显示,客户需求有几类:中小型企业更容易上公有云,因为它本身的IT能力比较低;大型企业可能更容易上私有云,因为它本身IT系统已经很强大,对客户数据或者信息的管理要求也很高。

即便是在同样规模的公司里,不同业务的需求也不同,比如电子邮件更可能适用公有云,而内部核心的商业应用就不适合公有云,一个企业里可能既有公有云也有公有云。而微软很早就提出了混合云模式。总之一切由客户做主,微软会给客户更多选择。

而且,在IT消费化趋势下,消费者应用和商业应用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云计算能很大程度顺应这种趋势,解决其中的问题。

李树翀:其实这么多年来,很多用户还在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是云?不做云可不可以?我们看到在中国云计算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甚至很偏远的地方都有云计算中心拔地而起。但这些云计算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其实并无多大差别。而微软完全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微软没有强调一定是要云,而只是说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要什么样的应用就用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如果需要云就云,不需要云就不云,问题变得非常简单。

谢恩伟:对,一切问题都要从应用出发,看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其实,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城市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就代表着高科技,而更应该从云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规模经济效应。经过计算,你也许会发现,必须得达到十万台服务器以上才能真正在电费、硬件购买、人力资源需求等方面达到规模效应,并通过大量的自动化降低本,从而才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假如整个中国需要100多个数据中心的量,那么也未必是每个省、每个市都建一个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应该有规范地规划部署,应该在哪些地方建数据中心,再用公有云服务推动给其他省市,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应用拓展上,而不是都去建设数据中心,得真正把这些资源应用起来。

另外,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不一定就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以微软的一个数据中心为例来讲,它有一个足球场大,里面有大概五六十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有500台服务器,在这样大的一个数据中心里面,真正全职负责的人不超过6个。所以大的数据中心不一定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

但如果着眼于应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基于云的应用如果拓展开来,建立起应用服务生态系统,应用开发者、运营者、内容提供者、维护者……就业机会就会如潮水般涌来了。

李树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也为云计算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对很多企业用户而言,他们考虑的是云计算到底离我多远?贵不贵?难不难?是不是需要一切推倒重来?

谢恩伟:实际上我倒反而觉得云计算已经无处不在了。就以微软的云存储SkyDrive为例,申请者每人都有免费7GB的云空间做文档、照片等的存储,我每天都在用。此外,视频电话、电子邮件这些都已经是云服务,云服务已经无处不在。

李树翀:云是一个大的产业链,需要非常好的、很庞大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完全自己来,微软在云计算方面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谢恩伟:我想是多方位的。如前面所说,微软1:16的生态链效应会继续保持,与伙伴合作的方式会更多样化。比如在我们的“客户端+服务”的战略背后,在客户端微软就有很多战略合作伙伴,华为就是我们刚刚发布的Windows Phone 8最早合作的硬件厂商。在整个桌面机或者平板电脑设计上,微软有很多的硬件合作伙伴。

除了硬件合作伙伴以外,我们还有应用软件的合作伙伴和在线服务的合作伙伴,伙伴的圈子会变得越来越大。比如,东方航空公司原来是微软的客户,但当它开始做在线预订购票等B2C业务时,就成为微软的应用合作伙伴了。

我们还有很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如私有云、数据中心管理的自动化等方面,我们需要有很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更好地去做部署和运维。

除此之外,电信运营商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要通过电信网路把在线服务推送到更多的消费者手中和商业运营中。

我们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在不断拓展。参考ISV,我们把新的伙伴称为CSV,即云服务提供商,当中包括传统的ISV,比如用友、金蝶,还包括新型的CSV,如东方航空公司、中国移动这样的伙伴。微软的战略不会变,反而会更多的在合作伙伴生态链当中做更多的投入、培养,获得共赢。

Windows 8创新不跟随

李树翀:关于微软的移动战略,很多人很看好微软,因为微软“云+端”两头儿都比较强。Windows 8很快也会发布了,请您介绍一下,微软在移动领域的战略和举措。

谢恩伟:我想在这方面,的确有几点核心,从硬件的多样化、用户体验一致性、人机互动的多样性都会在微软的“端”的方面产生很大的效应。

首先,从端的角度来说,微软推崇终端多样化的理念。根据用户需求,每一个人对于端的需求是不同的,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到桌面PC到其他大屏幕终端,微软将和更多合作伙伴做更多硬件创新,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选择。

其次,微软还要在不同硬件上保障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微软在做智能手机的时候跟很多硬件厂商联系,询问其屏幕分辨率、摄像头标准等,从而更好地保障用户良好的应用体验。

最后是在交互界面上做更多创新。比如说Kinect,它的重要性不是在于让游戏体验达到更高的高度,而是把人机互动的自然性达到一定的高度。Kinect的价值也不只体现在游戏上,在教育、保健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交互体验。

李树翀:不久之后,Windows 8发布,微软会不会把所有产品集成化?在这方面,微软有哪些大的战略?

谢恩伟:最近一段时间,微软新闻的确比较多,但大战略还是会归在“客户端+云计算”之上,一些传统的产品会陆续发布出来。我稍微总结一下:

第一,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是微软非常大的产品系列,Windows 8是我们重大的更新。第二,我们的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和在线应用平台对整体基础设施架构的改进以及在线应用拓展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三,我们的Office产品系列,主要是下一代Office产品再加上Office365产品将会陆续落地中国市场。

这三块产品充分体现微软的“云+端”战略,非常期待这样一系列非常重头的产品到中国市场。

李树翀:微软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Surface,而且近来的其他动作也备受重视,现在很多人非常看好微软,甚至可能挑战苹果,对此您如何看?

谢恩伟:微软的Surface是工作与娱乐的结合,是创意加消费的客户端产品。微软一直是渴望竞争的公司,因为有竞争才会有良性的产业创新。微软在其中不会跟随潮流,而是希望脱颖而出。Windows 8的Metro界面就是很好的体现,我们没有去模仿别人,我们反而通过“动态磁贴”的概念,不用点击应用就能够把内容展现在眼前。

李树翀:谢谢分享,最后请您用几句话展望微软新财年。

谢恩伟:未来的12到18个月中,微软将把Windows 8、Office365以及一些在线服务和在线运营平台等陆续落地中国市场。我们非常期待下一个财年有很多创新性的产品能够进入到中国市场,微软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服务客户,活跃市场,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记者手记:下一个微软

有人非常看好Windows 8,因为它是工作与娱乐的结合,汇合了消费级和企业级的应用,Metro界面、动态磁贴,不再是工程师适用的交互操作,而是老少咸宜,工作生活两不误,想想就知道,在原有Windows强大的用户基础上,Windows 8将会“爆发”成什么样子。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微软全球CEO史蒂夫·鲍尔默就曾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里道出包括机器学习、多形态产品/用户界面、核心平台、云计算和应用创新在内的未来五大技术趋势。其中核心平台就是Windows。

然而,此时的Windows 已经不是以前的Windows,现在的微软也不是彼时的微软。比尔·盖茨已经退休,但这并不会影响微软重塑。

但创新转型历来都是不易之事,尤其是对于微软这样的巨型企业来说,正确的战略、恰当的策略、坚定的执行力和时机运气缺一不可。

Surface、Windows Phone 8、Windows 8,相信在微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动作背后是一颗坚定的创新转型之心。